公司不给员工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首先,你应当举证证明你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一、这要的证据材料包括如下:
1,你工作内容的证据,如电子文本,资料,公司相关的其他资料;
2,你工作的相关标识,如工作信签,员工牌,员工服装等与公司相关的任何证明;
3,公司给你的制度依据,最好是盖章或印刷整套、册的资料,比如员工手册、财务制度,员工名册等等;
4,公司正式员工或领导与你交流的资料,比如工作安排、书面通知、电子邮件的通知等等;
5,你可以尝试与公司主管领导对话,然后录音,并将领导的名字一定要在录音材料里面体现,否则,法院很难确认录音材料的真实性;
6,你可以通过人证,其他离开公司的员工的证言,证明你在公司上班。
7,其他能与公司有关的材料,均可作为证据使用。
二、提醒公司的违法行为有:
1,公司未与你签订劳动,将依法支付双倍的工资;
2,公司未为你购买社保,你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其补缴;
3,公司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将承担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三、权利的保护:
1,你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2,你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3,对仲裁结果不服的,你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的规定,虽然单位至今没有与你签订劳动合同,但你已与单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3、单位在你已经工作长达近半年的时间里,并没有按规定与你签订劳动合同,既违法也侵害了你的合法权益,需要承担支付《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的法律责任,时间从你进入单位工作满一个月的次日起开始计算。
4、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主任所说的试用期一个月无效,单位需要向你支付正常的工作工资。
5、你有权要求单位为你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6、如何证明你与单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可以参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的规定。
四、建议通过向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的方式予以解决。
关于证据的问题,网友的答复很详细了,都不错。提示你注意:证明过程是递进的,证据间是相互关联的。如:有证据证明你和单位已经存在了事实劳动关系(无书面合同),那么双工资就可以主张,同时你可以根据“举证倒置”原则要求单位提供你工资水平的证据,提供你工作时间的证据,否则,你的陈述及证据很可能就被仲裁庭支持。因此,举证问题并不是我们想像中那么困难。
劳动争议一般实行仲裁前置程序(也有例外的,不赘述),也就是说必须经过劳动局仲裁委员会先处理,对处理结果不满的,方可以起诉到法院。
程序:准备证据,写申诉书(固定格式的,仲裁委有),提交到窗口立案,立案后等待受理通知书,根据受理通知书确定的地点、时间参加审理,领取裁决。
五、之后:
1、不服裁决的(双方都可能不服)到仲裁委所在地法院另行立案起诉。
2、服从裁决的,根据裁决内容履行裁决,一方不起诉(即视为服从裁决)又不履行裁决内容的,到仲裁委所在地法院执行庭申请强制执行。
公司不给员工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很明显是违法的,这个时候劳动者可以和单位协商补签劳动合同,并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如果单位不愿意补签也不愿意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再不然,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
1.向当地人社局劳动稽查部门举报,配合稽查部门取证。
2.用人单位给交社保的去人社局打印一份交费证明。
3.去人社局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不收费,不需要聘请律师。假如发现仲裁人员违规,徇私枉法可去所在人社局政工科投诉。
4.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15日内到当地法院起诉,收费10元(由败诉方缴纳),可聘请律师(本人认为不需要聘律师,因为律师是收费的)。
总之,只要客观事实存在,如实回答法官提出问题,法庭会给一个公正的判决。这种小案子法庭一般比较公正,不会因为虱子去烧棉袄。用工单位律师的费用比你的价值高,相信他耗不过你。
那就是拒绝你,或者是温柔地辞退你的一种方式。现在各单位都遵守劳动法,不会去触碰法律的底线的。如一直不签劳动合同,马上主动辞职,同时根据工作时间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请双倍工资,因单位也违反劳动法。拿钱走人,立即走人,无需留恋。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论哪里就业,一是要有技能,二是要勤奋诚信做人,加油!
公司不给员工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职场中,员工和老板的博弈发生在各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二款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劳动合同的订立涉及员工的重大权益。正因为此,很多企业担心抓住劳动合同中的“把柄”而回避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那么,不签劳动合同,对公司和员工来说,到底谁吃亏呢?
一、如果是员工拒绝签订劳动合同,法律后果是什么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实施条例》第五条的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也就是说,员工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二、如果是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法律后果是什么呢?
1、公司难以留住人才
如果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说走就走,无需提前一个月打离职报告向公司书面通知,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或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员工要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日书面通知公司,否则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单位损失的,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公司也可以依法要求员工承担违约责任(如违约金等)。
2、公司不能以试用不合格辞退员工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在试用期内,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公司主张的口头约定试用期往往无效,可能导致公司虽可以辞退员工,但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后果
3、公司需支付双倍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4、并不能免除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
公司只要发生了用工行为,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员工就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上的各项义务。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就是公司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
5、公司难以保护商业秘密、难以进行竞业限制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或者签订专门的保密协议,是对商业秘密采取保密措施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没有签订保密条款或者保密协议、明确保密的范围和法律责任,公司往往就难以证明哪些属于商业秘密,是否已对其主张的所谓商业秘密采取了保密措施,从而有可能不被认定为商业秘密。公司要对员工进行竞业限制也是同样的道理。
6、可能导致被迫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公司“被迫”与员工签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公司利益将造成更大影响。
可见,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处理中,根据我国目前劳动立法,企业往往较为被动。一旦产生劳资争议,企业拿不出重要依据即劳动合同,需要承担诸多不利后果。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超过一个月的,可以主张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超过一个月没有与劳动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每月双倍工资,劳动者最多可以主张11个月双倍工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也可以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作为劳动者,应通过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不签订劳动合同后果很严重